查看原文
其他

属于《戏台》的“欢乐和伟大”

大道文化 2022-05-01



常州是2020年《戏台》巡演的首站,更是剧组因疫情沉寂已久后回归演出的第一个城市。

剧组人再出发,彼此之间聊起最多的三个字是:

不容易。

这三个字从任何一个人口中说出来,都表达着既相似又不同的意思。每个人,穿越过这艰难时期的每个人,都有立场说出这三个字。

而仅就最终促成本轮演出这一件事,大概只有制作组对其中的“不容易”深有体会。


《戏台》重启版海报


疫情的突然造访,使得早在2019年就制定好的巡演路线被完全打乱。计划中的最热地上海早在年前就卖光了占比50%的早鸟票——最终这个势必喜人的票房成绩不得不归寂于零。在疫情态势不断变化的3月到8月,“提心吊胆”的摇摆状态始终围绕着制作组和各城市的兄弟剧院。即便盼来了剧院开放的消息,但卡在50%的上座率要求上,依然没有剧院不会谨慎的考量成本问题。

不断有剧院宣告开票,不断有剧院放弃邀约;还有剧院宣告了开票,最后不得不进行退票。上述决定对于剧院来说是艰难的,对于剧组来说是艰难的,对于各地喜爱《戏台》的观众来说,也是一样的艰难。上海的观众就曾出现不愿退票的情况。由于《戏台》每次来沪演出的票都非常难买,不少观众希望自己这次的票能自动延续到下次演出,以免下次购票还要冒着买不上的风险。而至于下次什么时候演出,“没关系”。

制作人郭华提起那几个月是“什么事儿都悬着,太难受了”,但是上海观众的反应又让她“觉得意外和感动。”

“所以这轮演出日程最终敲定了以后,我们在心里就给自己提要求,一定要加倍认真的对待,一定要保证圆满。这是来之不易的演出机会,这里面有太多人的心血了。包括保利院线能够在不考虑盈利的情况下接我们的演出,是非常不容易的,这里面更多是有一种作为国家演出行业龙头的社会责任感。”制作人郭华说。


常州大剧院(属于保利院线)外景


常州大剧院为疫情防控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来往人员每日进门测量体温、填写行动轨迹表格;处处可见的防疫提示标牌;对观众席座椅间隔贴条并进行每日消毒,以及严格的就餐间隔制。餐厅每人一桌,桌与桌相距一米开外,在其中就餐仿佛在考场考试,莫名有种新鲜感和奇妙感。


餐厅如考场


制作组为平均年龄50岁的剧组成员所做的防疫措施也全面而精细。本着“不计成本、只求全面”的原则,制作组将能想到的措施都实施了。备足全组人近两个月演出要用到的口罩和消毒酒精、体温计等基础物资后,抗病毒感冒等药品也列在清单之中。此外,为应对今秋冬流感和新冠叠加风险,制作组为《戏台》全员订制安排了当下需求量很大的流感疫苗。

只要能想到的办法,哪怕最终证明是多余的,都要做。“虽然没有人逼着写保证书,但是我们在心里都按最高标准要求自己,确保演出顺利。”


演员进行每日登记


演员们的心态相对放松一些。除了担忧和谨慎,再度登上舞台演出的兴奋感更为强烈。他们到达常州当天的行程很紧张,几乎刚办完入住就要吃晚饭,吃完饭就要前往剧场走台彩排,一路马不停蹄,从早上十点连轴转到晚上十点半。而常常奔波在路上的人都知道,舟车劳顿看似轻省,实则最是耗人。

回想以往,寻常演出日还不似以上行程这般紧凑。那些日子,在从剧院回酒店的夜色大巴上,乘载的通常是收工后的休憩。人们在车厢里偶尔三三两两的低声聊天,能听到发动机的声音。但是常州却不一样。即便日程紧张,在收工的大巴上,大家像许久没撒欢的孩子一样熙熙攘攘的嗨聊,压过了其他一切的声音,全无奔波一天的惫态。大巴车拖拉着两个随时都要被声波冲破的前后门,在常州宁静的夜色中欢快的穿行,一路上写下题为“今夜无人入睡” 的曲子。


照片来自演员张帅(士兵之一)


两位老戏骨也处于兴奋当中。两个人对演出依旧怀有不需多言的信心,但也要第一次经历台下观众须戴着口罩看喜剧的场面。“口罩可能会把笑声稀释掉20%,”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杨立新老师说,“加上不是满座,观众密度小,演出效果不会和以往一样。”


“喜剧最怕场子冷,我们要和观众重新建立联系,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我们得把演出续上,文脉不能断。”陈佩斯老师这样说。


常州媒体记者会现场


口罩横置在演员和观众之间,意外构成了喜剧演员创造笑声的“第五堵墙”。双方就以口罩相隔,将创造笑声的共同目标依托于彼此的热望和信任上。常州大剧院1400座,两层,当天只能售卖700座。人们间隔落座,由于贴上了封条,一道来的亲友也要隔座观看。对他们来说,戴着口罩放声大笑也是需要适应的一件事。


常州观众


开戏后不久,此前对演出效果的担忧就烟消云散了——这得益于每位演员所贡献的优质表演,以及每位观众对每一处体验无保留的表达。现场,笑声在口罩中震荡回环后冲破而出,继续在剧场四壁冲撞;虽只有半数的掌声,但依然震撼。令人担心的“第五堵墙”在强大的喜剧能量的攻势下,迅速塌陷。

常州演出现场


首场演出结束后的第二日上午,编剧毓钺特意从北京打来电话,向陈佩斯老师问起昨夜演出的情况。陈老师在电话里不掩开心,给编剧汇报:完成的特别好。“就剩我有一两个小毛刺了,大家的任务都圆满完成。好极了,你放心吧。”

“毛刺”是那些观众可能根本看不到的细小瑕疵。有时候是一个抬头,有时候是一个气口。


常州走台


常州彩排,未上妆


“毛刺”是演员和自己较劲的产物。如果艺术永无止境,那“处理毛刺”的工作就永恒存在。


常州演出谢幕


演出结束照片


在常州,《戏台》以全员优质的发挥完成了疫情重启后的首个演出,这对于全组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和安慰。对于一直悬着心的制作组来说,也值得一番小小的庆贺。回想当初不少剧院对《戏台》的撤演难以割舍,里面的无奈都来自于对这部剧目在当下这一特殊时局里亮相世人的信心。人们寻找着累积已久的情绪出口,对于《戏台》此刻的回归可能产生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便不难预判,因为“它是欢乐而伟大的(吕效平)。”


常州谢幕视频,来自吴雨泽(执行制作人)


文:大道君

图:小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